《中國制造2025》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出臺的,兩者的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2014年我國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在GDP中占比已超過了20%,增長速度高于GDP增長,其中云計算增長速度達到65%,大數據增長速度已近150%。在經濟增長速度趨緩的狀態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需求結構不斷進化,更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所以,《中國制造2025》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首,自有其中深意。
對于制造業而言,由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海量的生產數據能夠實時地采集、監控和感知,信息獲取的途徑更加便捷,生產環節之間的聯系和互動更為緊密,數據的快速處理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實際上,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的變革;網絡眾包、協同設計、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精準供應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電子商務等正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可穿戴智能產品、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智能終端產品不斷拓展制造業新領域。
比如,特斯拉采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重新定義汽車,比如青島紅領通過互聯網引入用戶參與研發、設計以及全球的物料配送和銷售等。可以說,在工業制造領域,繼蒸汽機、電力、IT技術之后,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結合從而實現高效、個性化的規模制造,正在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特色。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影響正在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滲透,并正在深度改造傳統制造產業。以電子商務為代表,實現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價值傳遞,實現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這種去中間化的形式,重構了商業鏈條。我國擁有龐大的傳統制造業基礎,并且已經形成了相應的產業生態體系。一直以來,在深入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出我國制造業的基礎優勢,與新技術有效融合,那么傳統制造業同樣大有可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
因此,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使柔性制造、網絡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也成為《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的“主線”。
但同時,應該引起重視的是,不能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制造業的融合片面理解為傳統制造業的自動化改造,或者僅理解成是智能工廠、無人車間等等。通過自動化改造,可以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關鍵在于,通過信息技術的全面滲透至價值鏈條的各個環節,從產品設計到加工制造,從運營管理到售后服務等多方面,推動企業向價值鏈的高端轉型升級,在傳統制造業中培育新的業態和模式。